單本 累積1,057點擊次數
拯救0.25棵樹
減少11.84kg碳排放
香港電影是中文電影的先驅者,「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港產片多年來風靡全球,成為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 相較於中國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臺灣電影,香港電影的質素和數量已經有在長時間累積下來的實力及口碑[2]。
多年來,香港電影廣為華人熟悉,香港電影金像獎亦為華人電影的一大指標。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大中華地區的電影殿堂,被譽為與印度波里活、美國荷里活、日本東京、尼日利亞瑙萊塢齊名的全球五大電影生產基地、出口基地[3]。1980年代的港產片無論在產量、票房,還是質量與藝術性上均創作出了驚人的奇蹟,形成了龐大的電影工業,電影總產值超越亞洲電影強國印度的波里活,躍居世界第二位[4],僅次於擁有全球市場的泱泱美國荷里活,香港更為亞洲第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和電影出口基地,被稱為東方荷里活、華人娛樂碼頭及華人夢工場。
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早期在政治及經濟上比較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獲得更多的自由,發展成為華人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全球第2大電影工業基地和電影出口地區。即使在1990年代中期開始的危機,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主權,香港電影仍然保持着自身魅力,繼續在世界電影舞台上佔有重要地位。
早於20世紀初香港已有電影院,早期集中在中環一帶,後來慢慢擴展到市區各地。早年的戲院規模很大,擁有逾千座位。不過現時的戲院已變成迷你型,由兩間至數間容納百多人的迷你戲院組成,方便同時播放不同的電影,不少更融入為大型商場娛樂設施的一部份。此外,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香港電影業的一大盛事。